世界杯赛的用球

2025-09-29 10:30:09

足球世界杯赛的用球,被认为是比赛时的看点之一,备受球迷关注。国际足联规定:比赛用球是五号球,直径21.5厘米,周长不能长于70厘米,也不能小于68厘米;球的重量不得大于450克,也不能小于410克;气压处于0.6-1.1海平面(标准)大气压力。

世界杯用球的这些规定,不是世界杯赛一开始就有的。这些规定,是在经历过多届世界杯后才逐步形成的。在国际足联对比赛用球作出具体规定以前,比赛用球基本上用的是主办国的用球,也可以自带用球。据报道,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赛,阿根廷与乌拉圭决赛,就是用的各自带来的球。双方商定:上半时用阿根廷带来的球,下半时,用乌拉圭带来的球。这种状况,大致延续到1962年。从1962年起,根据国际足联规定,标准用球由第三方制作。

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赛,在足球发展史上是一届可圈可点的世界杯。比赛前夕,国际足联与阿迪达斯签约,比赛用球由阿迪达斯研发并制作,第一次统一了比赛用球,颜色是黑白相间,不再是棕色;这届世界杯赛,还第一次通过卫星向全世界直播比赛实况,收视观众超过6亿,及大地普及和宣传了世界杯。为了纪念这一盛举,主办方把用球取名为“电视之星”。

从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后,随着高科技的发展,比赛用球有了极大改进。例如:球的外壳用上了合成材料,并有了能防水的涂层;用上了热粘合拼接技术,不再用缝制技术。经过改进的用球,球的飞行速度、飞行的稳定性、方向的精准度以及球的寿命,都有极大提高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用球,第一次植入了通信芯片。

2022卡塔尔世界杯用球,在以往基础上,引入高科技,又有了很大提升。据一位国内姓梁的专家介绍:“旅程”(本届用球名称,见附图1)球体表面采用了20个“纹理聚氨酯”球面材料,同时采用了三角形状和弯折设计,降低了足球在运行中的风阻系统。还通过表面内嵌式设计细节,提升了足球飞行的稳定性。在制作工艺方面,20个“纹理聚氨酯”是通过热粘合拼接技术,有助于减少运动阻力。比赛用球的表皮与内胆之间的弹性体材料,也进行了升级,可以使足球在同等的力度下,运动速度更快。“旅程”又一亮点设计,是应用了创新技术系统,即在足球内部植入一枚中央芯片,能够以500次/秒的速度,记录足球运动相关数据。整套CTR-CORE技术系统还包括一个运动传感器,可以在比赛期间收集高精度的足球数据,并将它们发送到视频助理裁判,以帮助主裁做出更合理的裁决。专家一席之谈,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杯用球,非同一般用球,大有讲究。

每一届世界杯赛用球,都有它名字;跟给小孩取名一样,也有来头。借此机会,我把历届世界杯赛用球的名字介绍如下:

1970墨西哥世界杯用球叫“电视之星”:

1974德国世界杯用球叫“智利”;1978阿根廷世界杯为“探戈”;

1982西班牙世界杯为“西班牙探戈”;1986墨西哥世界杯为“阿兹特克”;1990意大利世界杯为“伊特鲁里亚”;1994美国世界杯为“奎斯特拉”;1998法国世界杯为“三色球”;2002韩日世界杯为“飞火流星”;2006德国世界杯为“团体之星”;2010南非世界杯为“普天同庆”;2014巴西世界杯为“桑巴荣耀”;2018俄罗斯世界杯为“电视之星-18”;2022卡塔尔世界杯为“旅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