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家语·困誓

2025-11-22 06:37:17

译文

子贡向孔子问道:“我对学习已经厌倦了,对于道又感到困惑不解,想去侍奉君主以得到休息,可以吗?”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里说:‘侍奉君王从早到晚都要温文恭敬,做事要恭谨小心。’侍奉君主是很难的事情,怎么可以休息呢?”子贡说:“那么我希望去侍奉父母以得到休息。”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里讲:‘孝子的孝心永不竭,孝的法则要永远传递。’侍奉父母也是很难的事,怎么可以休息呢?”子贡说:“我希望在妻子儿女那里得到休息。”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里说:‘要给妻子做出典范,进而至于兄弟,推而治理宗族国家。’与妻子儿女相处也是很难的事,哪能够得到休息呢?”子贡说:“我希望在朋友那里得到休息。”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里说:‘朋友之间互相帮助,使彼此举止符合威仪。’和朋友相处也是很难的,哪能够得到休息呢?”子贡说:“我希望去种庄稼来得到休息。”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里说:‘白天割茅草,晚上把绳搓,赶快修屋子,又要开始去播谷。’种庄稼也是很难的事,哪能够得到休息呢?”子贡说:“那我就没有可休息的地方了吗?”孔子说:“有的。你从这里看那个坟墓,样子高高的;看它高高的样子,又填得实实的;从侧面看,又是一个个隔开的。这就是休息的地方了。”子贡说:“死的事是这样重大啊,君子在这里休息,小人也在这里休息。死的事是这样重大啊!”

孔子将要从卫国进入晋国,来到黄河边,听到晋国的赵简子杀了窦犨鸣犊和舜华的消息,就面对黄河叹息着说:“黄河的水这样的美啊,浩浩荡荡地流淌!我不能渡过这条河,是命中注定的吧!”子贡快步走向前问道:“请问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?”孔子说:“窦犨鸣犊、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啊,赵简子未得志的时候,依仗他们二人才得以从政。到他得志以后,却把他们杀了。我听说,如果对牲畜有剖腹取胎的残忍行为,那么麒麟就不会来到这个国家的郊外;如果有竭泽而渔的行为,蛟龙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水中居住;捅破了鸟巢打破了鸟卵,凤凰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上空飞翔。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君子也害怕受到同样的伤害啊!鸟兽对于不仁义的事尚且知道躲避,何况是人呢?”于是返了回来,回到邹地休息,作了《槃操》一曲来哀悼他们。

子路问孔子说:“这里有一个人,早起晚睡,耕种庄稼,手掌和脚底都磨出了趼子,以此来养活父母。然而却没有得到孝子的名声,这是为什么呢?”孔子说:“想来自身有不敬的行为吧?说话的言辞不够恭顺吧?脸色不温和吧?古人有句话说:‘别人的心与你自己的心是一样的,是不会欺骗你的。’现在这个人尽力养亲,如果没有上面讲的三种过错,怎么能没有孝子的名声呢?”孔子又说:“仲由啊,你记住,我告诉你:一个人即使有全国著名勇士那么大的力量,也不能把自己举起来,这不是力量不够,而是情势上做不到。一个人不很好地修养自身的道德,这是他自己的错误;自身道德修养好了而名声没有彰显,这就是朋友的过错。品行修养好了自然会有名声。所以君子在家行为要淳厚朴实,出外要结交贤能的人。这样怎会没有孝子的名声呢?”

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,断粮七天了,弟子因饥饿而病倒了。但孔子仍在弹琴唱歌。子路进去见孔子说:“老师这时还在歌唱,这符合礼吗?”孔子没有回答,一曲终了才说:“仲由,来!我告诉你,君子爱好音乐,是为了不骄傲放纵;小人爱好音乐,是为了消除畏惧。你是谁的儿子啊,这样不了解我而跟随着我呢?子路听了很不高兴,拿起兵器舞起来,结束才出去。第二天,危难过去了,子贡拉着马缰绳说:“我们跟随老师遭受了此次危难,大概永远不会忘记了。”孔子说:“说得好,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在陈、蔡之间遭受的危难,是我的幸运。你们跟随着我,也是你们的幸运。我听说,君王不遭受困厄就不能成就王业,仁人志士不遭受困厄行为就不会彰显。怎知奋发励志的开始,不在于这次危难呢?”

孔子到宋国去,匡地人简子用兵围住了他们,子路大怒,举起戟要与他们奋战。孔子制止说:“哪有遵循仁义而不原谅俗人过错的呢?没有让他们学礼仪,没有学习礼乐,这是我的过错啊。若把宣扬古代圣王爱好称为罪责,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。这大概就是命吧。你唱歌吧,我应和你。”子路弹琴而歌,孔子与他合唱。唱完三首之后,匡人解除了武装离去。

孔子说:“不观看高耸的悬崖,怎能知道从悬崖坠落的灾难;不临近深渊,怎能知道溺水淹没的灾难;不观看辽阔的大海,怎知道波涛汹涌的灾难?失去生命,不就在这些方面吗?士人能慎重地对待这三者,就不会使身体受到伤害了。”

子贡问孔子说:“我既已做到对人谦逊了,但不知道对人谦逊应遵循的原则,想向您请教。”孔子说:“对人表示谦逊,就好像土地一样,挖掘得深就会流出泉水,在土壤上种植就会长各种庄稼,草木在土地上生长,禽兽在土地上繁育,生时在土地上生,死后则归入土地。土地功劳很大自己却不在意,胸怀广阔而无所不容,对人谦逊的态度,就应该像土地一样。”

孔子到郑国去,和弟子相互失散了,一人站在东城门外。有人对子贡说:“东门外有一个人,身高有九尺六寸,眼睛平正而长,额头突出,他的头好像尧,脖子像皋陶,肩膀像子产,但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,狼狈不堪,如条丧家狗。”子贡把此话告诉了孔子,孔子欣然自得地感叹说:“形貌未必像他说的那样,但说如丧家之犬,那倒是真像啊!那倒是真像啊。”

孔子到卫国去,路过蒲地时正巧遇到公叔氏占据蒲地,背叛了卫,只好停止行进。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儒的人,为人贤能厚道,勇武有加。他带着自己的五辆私车跟随孔子出行,这时叹息道:“从前我跟老师在匡地遭到围困,后来在宋国又有伐树之难。现在又受困于此,这是命啊!与其看老师仍处于危难中,我宁愿与他拼死一战。”说完拔出剑来,集合众人,将要与蒲人战斗。蒲人害怕了,说:“如果你们不到卫国去,我就放你们走。于是和孔子立了盟誓,放他们从东门出去。孔子他们还是到了卫国。子贡问:“盟誓可以违背?”孔子说:“他们要挟我盟誓,是不符合道义的。”卫灵公听说孔子来到卫国,高兴地到郊外迎接,询问讨伐蒲地的事。孔子回答说:“可以讨伐。”卫灵公说:“我国的大夫认为,蒲地是我们卫国对付晋国、楚国的屏障,恐怕不可以讨伐吧?”孔子说:“蒲地男子有宁死不愿叛乱之志,我们所要讨伐的,不过只是四五个人而已。”卫灵公说:“好吧,但最终还是没有讨伐蒲地。”有一天,卫灵公又与孔子谈话,见大雁飞过就仰头观看,面上有不悦之色。于是孔子就离开了卫国。

卫国的蘧伯玉是位贤人,而卫灵公不任用他。弥子瑕不贤,反而得到任用。史鱼多次进谏而卫灵公不听。史鱼得病将死,嘱咐其子说:“我为官,不能使蘧伯玉受到任用,也不能使弥子瑕被罢免,这是我作为臣子不能匡正君主啊!我活着的时候不能匡正君主,那么我死了以后也难以礼安葬。我死以后,你把我的尸首放在窗下,让我完成我的心愿。”其子听从了父亲的嘱托。卫灵公前来吊唁,感到很奇怪,就询问怎么回事,其子把他父亲的话告诉了卫灵公。卫灵公惊讶得变了脸色,说:“这是我的过错啊!”于是下令将史鱼的尸体停放到正堂,招进蘧伯玉而任用他,斥退弥子瑕而疏远他。孔子听到这件事说:“古代特别敢于进谏的人,到死的时候也就为止了,没有像史鱼这样死了以后还要以尸体劝谏的。他的忠诚感动了君主,这样的人能说是不正直的吗?”